网站地图       ENGLISH
中心新闻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资讯中心 >> 中心新闻 >> 正文
与祖国同岁 寄语共和国|张彦恩老师访谈录——任凭风云变,我自守初心
发布时间:2019年09月30日 15:39    作者:    点击:[]

接通视频,张彦恩老师笑呵呵地坐在桌前,亲切地与我们打了招呼。1949年出生,与新中国同岁的张老师虽然头发已经花白,但仍是一幅精神矍铄的样子。

这通跨越太平洋、联通时空的视频采访,让我们每个人的心都微微悬着,看着镜头里亲切随和的张老师,我们紧张的心情逐渐褪去,手心的细汗微凉,我们理清思路,开始正式的访谈。

在交谈中,我们得知:张老师1975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医学院外科手术学教研室,进修了1年局部解剖学后,在1976年才进入省立医院开始从事临床工作,而后,在省立医院工作5年后,又于1980年调至齐鲁医院心外科。

谈起过去几十年的工作经历,张老师打开了话匣子,“我是从心外科起步开始工作,和它是一起成长起来的。当年,齐鲁医院心外科只有八张床位,一个比较简陋的监护室,里面只有一张床。我们每周只能安排一台体外循环手术,还有几台不需要体外循环的手术。”我们听的入神,这和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个齐鲁医院么?张老师看到我们惊讶的神情忍不住笑了起来。“想不到吧,现在齐鲁医院心外科已经有一百多张床,一天可以做四五台、甚至七八台手术。我们当年只有六个医生,现在光教授就得有十几个!”

祖国这七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有目共睹,医疗卫生行业也在这个进程中突飞猛进,90后的我们虽不曾经历那段艰难起步的历史,但张老师的描绘却让这一幅幅图景生动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。

谈及自己为什么选择从医时,张老师说到:“我的父亲是外科医生,我当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孟子的故乡邹城插队,那时候是对中医老先生感兴趣,觉得针灸很有意思。后来知识青年招工,我被分配到当地县分院,当化验员。也是在当时,我第一次认识到医院里有很多病人因为医疗水平不高、转院不及时而丧失了治疗机会,很令人痛心。“说到动情处,张老师的声音不自觉地高起来,“从那时候起,我就坚定了学医的想法,所以1973年推荐招生,我就报了名。也是很顺利,我被分配到了医学院。当时一切服从分配,很多人想学医但是被分配到别的专业,我觉得我很幸运。”

“和祖国一起走过这几十年,有种‘身在福中不知福’的感觉,一切就像是自然而然地变化着的。有的人比较敏感,觉得过去受过苦、受过罪,终于幸福起来,而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应该的,是通过咱们自己的奋斗一步步走来的。咱就是汪洋之中一水,水涨咱也涨,反倒感受不到什么特别的了。”

最后,张老师告诫我们:在如今这样瞬息万变的时代,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医学生,要守住良心,做好自己,任风雨变换都守住本心,努力上进,成为祖国医学事业的栋梁。

 

编者按:

细想前辈们,他们的学习、工作经历都颇为曲折,但曲折的经历似乎赋予了他们对未来更多的思考,让他们能更坚定自己的选择,这与我们的祖国的发展也是相似的。如今,我们站在东方巨龙的肩膀上,回首看到她身后的沧桑巨变。在我们的新中国,有太多像张老师一般的前辈,他们是巨人身体里的一个肌细胞,一个弹力蛋白,一段DNA序列……七十年来,他们和祖国一同成长,为我们构筑了这繁荣昌盛的大好时代。

 

 

记者/马明远 杨广为

文字/徐梦茹

图片/张彦恩

 

上一条:临床医学院开展“重温新中国诞生历程,庆祝新中国70年华诞”主题教育学习活动

下一条:与祖国同岁 寄语共和国|张继东老师访谈录——与共和国同龄是我永远的自豪

关闭

友情链接: 山东大学  |  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  |  
Copyrights ©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. | 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44号 | 邮编:250012 | 电话:0531-88382084